跳到主要內容

族群分裂

上個星期是我來美國的整整兩年
也是約略有一整年的時間沒有踏在台灣的土地上了
在這兒常常會有機會接觸不同的種族
大家除了帶著自己國家的姓來到美國
就算是在美國的第二代
多多少少也顯露著不同種族的人格特質

會寫這篇文章也是有感而發
以前在台灣我歸咎於水準低下的媒體和政客在分裂族群
造成台灣人普遍不團結
很明顯的現象就是 只要大家一聚集起來
就會批判政府 社會 上司 同事
好像誰把箭頭指向別人越多 自己就站在越高位



然而我發現 台灣人就算在美國
也完完全全的把這種精神帶到這裡
批判自己身邊的朋友不說
扭曲別人的生活更像是拷貝了兩岸三地的記者般誇張

我常常會在想
我們已經是一個這麼小的國家
國民政府都已經遷台這麼多年了
究竟為什麼在台灣要分裂族群
而到了美國還要分裂自己身邊的同胞呢?

在這兒
我看到了也是講著不同母語的印度人彼此照顧 
我看到了大陸人在美國奮力力爭上游的互相團結
也參與了各自來自不同小島的希臘人節慶晚會
有多少國家的經濟 生活環境都比我們還不好
他們也是講著不同的語言
卻沒有表露如同我們這樣子的行為模式

而台灣都已經這麼小了
到底還能承受多少國民的族群分裂和責難抱怨才不會沉沒?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欉康

這個標題的準確唸法就是ㄘㄨㄥˋ  ㄎㄤ 翻成國語近似於被"擺了一道"的意思 用國語講被擺了一道,有可能就是雙手一攤無奈狀 但用台語形容時,通常都會加上 "X的,我被欉康了!" 沒錯,本小姐今天被欉康了! 而且還是被不會講欉康這兩個字的老外欉康了! 公司裡另一個團隊的美國大叔 話說我前幾次見到他,就令我聯想到我碩士班的AB直屬學長 體型是典型的美國胖胖叔,總是會從他的辦公室聽到一些華而不實的形容詞 以及喜歡跟別人交際卻不知是不是真心的態度 (不過話說美國人在這種表裡不一的方面,一直都是做得很好) 前陣子由於新的專案下來以及時間的緊迫性  我被派去支援那美國大叔團隊的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 ELISA ) 由於之前我和我剛去生產的老闆,也協力完成過類似的胰島素的實驗方法開發 所以理論上應該是相當駕輕就熟 沒想到這次由美國大叔設計的實驗,不但做過的人每個都"稱讚" 實驗的變動性和敏感性也是異常的"好" 我就在昔日大學輸送老師最喜歡的 Try and error 當中 連續度過了兩個沒有什麼生產力的星期  這樣子的疲勞轟炸,加上精神的摧殘 我實在是找不到究竟是什麼原因,我無法將對照實驗組做好 讓我覺得完全失去信心,彷彿又回到昔日蛋白質無法純化出來的惡夢 (但這又更糟,因為我有領薪水的壓力...)

Water Bike

這個週末Buffalo的氣溫"好不容易"邁入了華氏九十度大關 (相當於32.2度C) 對於這個以寒冷有名 歷史紀錄上還沒有超過一百度的小鎮 可以稱得上終於有炎炎夏日了

人事大變動

這半年來部門組合大為變動 大老闆找到了第二春也退休去小島買了房子 空降了一個看起來甚為嚴格(似乎是猶太人)的新老闆 今天也得知一直以來教我很多的賓州土生土長美國女生 也轉去其他小部門跟了一個潛力中階主管 和隔壁走廊的石姐姐談了起來有個結論 有野心但沒有博士學歷的美國人 如果幾年下來在部門裡沒有往上升遷到主管階層 就會轉往其他管理部門或者別的藥廠發展 相對起來亞洲人就相對保守許多 絕大部分也是因為語言的關係 又也多半有博士學歷 倒也就也留在研發技術部門裡當小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