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抽高的茼蒿菜



5/20/2014 一個月茼蒿

還記得上次更新的時候是茼蒿菜種植約九天
原本我看網路上面大家的經驗
通常都要花到兩個月 才能夠看起來像"菜"一點
加上我其實有點在春季季末才種下去
看著它們子葉脫落,然後一片一片長出來
都在心裡默默祈禱著拜託不要開花不要開花....

然後竟然不到一個月
我的茼蒿菜就長得這~麼高了!
雖然說在種菜前輩(我爸)的眼裡
這些茼蒿其實有點種得太密
導致一開始長得比較密的左半邊
土壤的養分要分給太多小茼蒿後勁無力
就長得比較小片了...

這一個月其實種菜生活過得滿驚險的
除了有一個週末高溫到達華氏90度,我還去紐約接待高中同學小花
以及緊接著又多請了兩天假去休士頓參加小學同學依玲的婚禮
這些茼蒿菜小兵們也安然度過了! 
雖然向日葵那幾株不幸夭折.....

一個月之中我只有澆過一次的化肥
還有一次用蛋殼倒過來當做肥料(模仿以前在台灣鄰居的方法)
除此之外就只是不斷的澆水讓他們喝飽飽水份而已
超級沒有技術的耶....


下面是幾張我這三個星期陸陸續續拍的茼蒿菜成長記錄

5/31/2014 第十一天


6/1/2014 第十二天

6/4/2014 第十五天

使用過一次的化肥
只能說我好運截至目前還沒有遇到持續高溫的天氣
所以茼蒿還能把葉子好好的養大
再等一個星期應該就能收成啦 :D


對了
最後我要來反推一個工具叫做 Aqua Globes


我同事推薦我說,如果長時間要出遠門的話
可以把水先裝滿這個容器
然後以頭上腳下的方式插入土壤裡
因為開口比較窄,所以水會緩緩的流入土壤裡
可以確保土壤一直都是有水份的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的Aqua Globe無論如何顛倒都流不出來水
從紐約市回來的那個晚上
看著垂頭喪氣的向日葵,再看看仍然滿滿的Aqua Globe
實在很無言.....
我大概要把它們清一清寄回去Amazon Return了吧=. =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欉康

這個標題的準確唸法就是ㄘㄨㄥˋ  ㄎㄤ 翻成國語近似於被"擺了一道"的意思 用國語講被擺了一道,有可能就是雙手一攤無奈狀 但用台語形容時,通常都會加上 "X的,我被欉康了!" 沒錯,本小姐今天被欉康了! 而且還是被不會講欉康這兩個字的老外欉康了! 公司裡另一個團隊的美國大叔 話說我前幾次見到他,就令我聯想到我碩士班的AB直屬學長 體型是典型的美國胖胖叔,總是會從他的辦公室聽到一些華而不實的形容詞 以及喜歡跟別人交際卻不知是不是真心的態度 (不過話說美國人在這種表裡不一的方面,一直都是做得很好) 前陣子由於新的專案下來以及時間的緊迫性  我被派去支援那美國大叔團隊的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 ELISA ) 由於之前我和我剛去生產的老闆,也協力完成過類似的胰島素的實驗方法開發 所以理論上應該是相當駕輕就熟 沒想到這次由美國大叔設計的實驗,不但做過的人每個都"稱讚" 實驗的變動性和敏感性也是異常的"好" 我就在昔日大學輸送老師最喜歡的 Try and error 當中 連續度過了兩個沒有什麼生產力的星期  這樣子的疲勞轟炸,加上精神的摧殘 我實在是找不到究竟是什麼原因,我無法將對照實驗組做好 讓我覺得完全失去信心,彷彿又回到昔日蛋白質無法純化出來的惡夢 (但這又更糟,因為我有領薪水的壓力...)

人事大變動

這半年來部門組合大為變動 大老闆找到了第二春也退休去小島買了房子 空降了一個看起來甚為嚴格(似乎是猶太人)的新老闆 今天也得知一直以來教我很多的賓州土生土長美國女生 也轉去其他小部門跟了一個潛力中階主管 和隔壁走廊的石姐姐談了起來有個結論 有野心但沒有博士學歷的美國人 如果幾年下來在部門裡沒有往上升遷到主管階層 就會轉往其他管理部門或者別的藥廠發展 相對起來亞洲人就相對保守許多 絕大部分也是因為語言的關係 又也多半有博士學歷 倒也就也留在研發技術部門裡當小主管

Water Bike

這個週末Buffalo的氣溫"好不容易"邁入了華氏九十度大關 (相當於32.2度C) 對於這個以寒冷有名 歷史紀錄上還沒有超過一百度的小鎮 可以稱得上終於有炎炎夏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