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Idiocracy

今天和實驗室同學的對話 令人很想好好記下來
我覺得就寫在這兒吧
因為有大量關於我的想法
或許有點偏見 也請大家見諒




我們討論到關於Idiocracy(2006)這部電影
大致上是在討論關於現今社會上比較愚蠢的人
和聰明人相較起來 卻生了比較多孩子
造成在500年之後的未來社會裡愚蠢的人比率變高

不可否認的 其實我一直都有這種想法
在社會階層比較低 受教育比較低的人們
不知道如何避孕 造成孩子一個一個增加
姑且不論社會福利 但在父母的教育上就會有不足之處
加上父母本身的想法和受教育程度也會影響孩子
所以這些在社會上逐漸增加的"族群"也容易造成社會問題
在我的想法裡
我們如果沒有辦法讓那些中下階層的人少生一點
就應該要鼓勵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們多生一點
這樣子整個社會才會朝向好以及良善的方向前進...




但這樣子思考 真的正確嗎?


按照統計學的角度
整個自然界不管是什麼方面
都是按照Normal Distribution Curve在分配



所以無論是被受高等教育/沒有受教育的父母養長大
我們都是被整個社會在影響你的行為模式
而在Curve兩端的比率 應該都是相似存在的
於是我之前堅定的
受過好的教育=比較不會做違反社會道德的事
這個等式其實是不完全成立的
詳細的思考(爭辯?)過程我就不贅述了
但就像我朋友提出來的
那些不遵守社會道德殘害他人的人
並不會因為他的知識水準變高
而不去加害他人 只是使用的手段變高明罷了

觀察最近的塑化劑社會問題 即是很明顯的例子


所以整個世界如果要往大致良善的方向走去
我們應該要改善的 並不是讓那些中下階層的人生少一點孩子
而是要讓整個Normal Distribution Curve往比較良善的方向移動
更深入地去看 要如何讓社會朝向良善的方向
應該是要改變這社會的價值觀
於是人們就會用本能去找到適合在這社會生存的最好方式


另外一個問題 為什麼綜觀而言
窮人/受教育比較低的人生的孩子比較多呢?

儘管我之前很直觀的就是覺得
因為他們不夠聰明 所以不知道如何節育
另一個CL同學說 是因為他們有比較多Free time? XD
但我的另一個AP同學點出了一個重點
還記得我們以前學的基本生物學嗎?
在繁衍以及生存上處於弱勢的族群
他們就會往一次繁殖大量 比如說魚卵 青蛙卵
或者是縮短時間 多次繁殖 比如說懷胎只需要幾個月的小型哺乳動物
這樣子的演化方式前進

所以我想這樣子的理論套用在人類
也恰好是能夠解釋的
比較窮/受教育比較低的孩子
也受到比較沒有那麼完善的照顧 無論是意外發生率
或者是患了同樣的疾病 因為沒有錢能夠治療
導致存活的機率也比較低

於是演化的力量就會驅使人為了要延續基因和種族
不自覺的去增加數量 以提高下一代活下來的機率




我很喜歡今天的對話
能藉由討論 讓其他人來改變我長久以來的想法
如果認識我很深的人
就會知道 這並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在觀念和價值觀上
我是一個很難以撼動的人

另外一件很開心的事
也是因為能夠用英文和別人交流這種 有時候用中文都很難以解釋的觀念
感到自己也有默默地往好的方向前進

=)


p.s.如果有任何不同的意見也請讓我知道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欉康

這個標題的準確唸法就是ㄘㄨㄥˋ  ㄎㄤ 翻成國語近似於被"擺了一道"的意思 用國語講被擺了一道,有可能就是雙手一攤無奈狀 但用台語形容時,通常都會加上 "X的,我被欉康了!" 沒錯,本小姐今天被欉康了! 而且還是被不會講欉康這兩個字的老外欉康了! 公司裡另一個團隊的美國大叔 話說我前幾次見到他,就令我聯想到我碩士班的AB直屬學長 體型是典型的美國胖胖叔,總是會從他的辦公室聽到一些華而不實的形容詞 以及喜歡跟別人交際卻不知是不是真心的態度 (不過話說美國人在這種表裡不一的方面,一直都是做得很好) 前陣子由於新的專案下來以及時間的緊迫性  我被派去支援那美國大叔團隊的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 ELISA ) 由於之前我和我剛去生產的老闆,也協力完成過類似的胰島素的實驗方法開發 所以理論上應該是相當駕輕就熟 沒想到這次由美國大叔設計的實驗,不但做過的人每個都"稱讚" 實驗的變動性和敏感性也是異常的"好" 我就在昔日大學輸送老師最喜歡的 Try and error 當中 連續度過了兩個沒有什麼生產力的星期  這樣子的疲勞轟炸,加上精神的摧殘 我實在是找不到究竟是什麼原因,我無法將對照實驗組做好 讓我覺得完全失去信心,彷彿又回到昔日蛋白質無法純化出來的惡夢 (但這又更糟,因為我有領薪水的壓力...)

Water Bike

這個週末Buffalo的氣溫"好不容易"邁入了華氏九十度大關 (相當於32.2度C) 對於這個以寒冷有名 歷史紀錄上還沒有超過一百度的小鎮 可以稱得上終於有炎炎夏日了

人事大變動

這半年來部門組合大為變動 大老闆找到了第二春也退休去小島買了房子 空降了一個看起來甚為嚴格(似乎是猶太人)的新老闆 今天也得知一直以來教我很多的賓州土生土長美國女生 也轉去其他小部門跟了一個潛力中階主管 和隔壁走廊的石姐姐談了起來有個結論 有野心但沒有博士學歷的美國人 如果幾年下來在部門裡沒有往上升遷到主管階層 就會轉往其他管理部門或者別的藥廠發展 相對起來亞洲人就相對保守許多 絕大部分也是因為語言的關係 又也多半有博士學歷 倒也就也留在研發技術部門裡當小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