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關於舊金山之一:Blue Bottle Coffee


在這次拜訪舊金山之前
就在許多網頁上拜讀到許多關於藍瓶子咖啡 (Blue Bottle Coffee)的文章
提到這家咖啡店可是在美國能夠排上前十名的好喝
不過由於本身體質近年來只要一喝咖啡就會心悸想吐
所以儘管這家店很有名,心中還是有點猶疑究竟該不該嘗試

起源於Oakland的這家咖啡店
位於一個很不起眼的工業區轉角
簡單木造的裝潢就像他們的杯子顏色一般
精緻的部分而是在於他們創始人的堅持:"好好的為客人泡一杯咖啡"
堅持用48小時之內烘焙的新鮮有機咖啡豆為客人泡咖啡
如此大家才能在咖啡豆的精華時刻享受到它最好的香氣

近幾年也在擴張到東岸開了分店
裝在可分解袋子裡販賣的咖啡豆,也還是遵守創始人的48小時理念
真的令人覺得很敬佩



正在泡Cappuccino的店員


儘管說我對咖啡又愛又怕
但降落在孕育Blue Bottle Coffee的舊金山
最後還是連續兩天造訪了當地兩家的分店
第一天我點的是店內有名的滴濾咖啡 (Drip Coffee)
當時我看到如此簡單的設計,心中還有些疑慮
但後來發現加了豆漿之後,整杯咖啡就變得相當的順口
喜歡喝偏酸一點的純咖啡的人
就可以直接喝單純的滴濾熱咖啡

第二天原本在陪一同前去的朋友購買時
也沒有打算再點咖啡了
畢竟前一杯咖啡大概已經等於是我半年的量
但在排隊之際看到小黑板上寫著我高中時期鍾愛的Cappuccino
還是忍不住的點了一杯...
幸好有順從自己的想法,因為一喝之後驚為天人!
奶泡和咖啡完美地融合在口中化開
搭配上舊金山碼頭邊的悠閒氣息
我也像許多人一般,沈醉在Blue Bottle Coffee的咖啡裡了




我記得曾經在咖啡店工作的朋友跟我說
咖啡豆的品質烘焙方式以及添加物的不同
都會影響我們在喝咖啡時吸收的咖啡因速度

雖然我不是咖啡專家,沒有辦法仔細去分辨每家咖啡的品質
但這兩天在Blue Bottle Coffee喝完咖啡
完全都沒有心悸沒有胃口睡不著的後遺症
(還是在舊金山繼續大吃大喝!)
如果有機會我還是會再去紐約的分店拜訪的!



Blue Bottle Coffee
http://www.bluebottlecoffee.net/
1. Ferry Building: 
Ferry Building Marketplace, Shop #7, 1 Ferry Building. San Francisco
M-S 7-7, Sunday 8-6
2. Webster St. 
300 Webster Street, Oakland



寫的很詳盡的好文分享: 我愛藍瓶子 Blue Bottle Coffee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欉康

這個標題的準確唸法就是ㄘㄨㄥˋ  ㄎㄤ 翻成國語近似於被"擺了一道"的意思 用國語講被擺了一道,有可能就是雙手一攤無奈狀 但用台語形容時,通常都會加上 "X的,我被欉康了!" 沒錯,本小姐今天被欉康了! 而且還是被不會講欉康這兩個字的老外欉康了! 公司裡另一個團隊的美國大叔 話說我前幾次見到他,就令我聯想到我碩士班的AB直屬學長 體型是典型的美國胖胖叔,總是會從他的辦公室聽到一些華而不實的形容詞 以及喜歡跟別人交際卻不知是不是真心的態度 (不過話說美國人在這種表裡不一的方面,一直都是做得很好) 前陣子由於新的專案下來以及時間的緊迫性  我被派去支援那美國大叔團隊的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 ELISA ) 由於之前我和我剛去生產的老闆,也協力完成過類似的胰島素的實驗方法開發 所以理論上應該是相當駕輕就熟 沒想到這次由美國大叔設計的實驗,不但做過的人每個都"稱讚" 實驗的變動性和敏感性也是異常的"好" 我就在昔日大學輸送老師最喜歡的 Try and error 當中 連續度過了兩個沒有什麼生產力的星期  這樣子的疲勞轟炸,加上精神的摧殘 我實在是找不到究竟是什麼原因,我無法將對照實驗組做好 讓我覺得完全失去信心,彷彿又回到昔日蛋白質無法純化出來的惡夢 (但這又更糟,因為我有領薪水的壓力...)

Water Bike

這個週末Buffalo的氣溫"好不容易"邁入了華氏九十度大關 (相當於32.2度C) 對於這個以寒冷有名 歷史紀錄上還沒有超過一百度的小鎮 可以稱得上終於有炎炎夏日了

人事大變動

這半年來部門組合大為變動 大老闆找到了第二春也退休去小島買了房子 空降了一個看起來甚為嚴格(似乎是猶太人)的新老闆 今天也得知一直以來教我很多的賓州土生土長美國女生 也轉去其他小部門跟了一個潛力中階主管 和隔壁走廊的石姐姐談了起來有個結論 有野心但沒有博士學歷的美國人 如果幾年下來在部門裡沒有往上升遷到主管階層 就會轉往其他管理部門或者別的藥廠發展 相對起來亞洲人就相對保守許多 絕大部分也是因為語言的關係 又也多半有博士學歷 倒也就也留在研發技術部門裡當小主管